【生命时报】喻文球:毒邪伤肤,健脾疗之
受访专家:江西省名中医、江西省中医院皮肤科教授 喻文球
本报特约记者 吴允波 杨 萌
“皮肤病的发生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江西省名中医、江西省中医院皮肤科喻文球教授表示,随着现代人生活习惯及作息规律的改变,加上生活条件提高,饮食中肥甘厚味的食物比例增大,导致身体产生湿热,阻滞脾胃,可见脘腹胀满、纳呆(吃不下饭)等症状;很多人饮食还比较贪凉,导致湿从寒化,伤及脾阳,出现腹胀、身重、苔白腻等表现;另外,很多人工作生活压力大,导致情志不舒、肝气郁结,使得湿热蕴蒸中焦(包括脾、胃、肝、胆等内脏),表现为胸闷叹息、口苦、大便黏滞不爽等。以上这些身体表现,都为皮肤病的发生埋下了“种子”。
在皮肤病治疗方面,喻文球注重内外兼治,精熟方药,能熟练辨认400多种草药,及加工、熬制外科之膏、丹、丸、散等数十种外用剂型,如金黄膏、玉露膏、活血散瘀膏、生肌玉红膏、生肌散等。
“益疮全赖脾土(脾胃),调理必要端详”,在喻文球看来,脾胃气血盛衰与皮肤科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转归、疗效等关系密切。比如,在外科感染初期,如人体正气旺盛,正能胜邪,拒邪于外,治疗只需局部外敷祛邪药物就可使外疡消散。若正气不足或病邪较盛,正不胜邪,则需配合内服药以助消散。再者,患者脾胃功能的虚弱会影响药物的吸收、运化及其效能发挥,故需补脾益胃。感染中期(化脓阶段),若脾胃功能尚强,配合内托药(运用补益气血的药物,扶助正气,托毒外出,以免毒邪内陷的方法),正气可托毒外出,脓肿自溃,毒随脓泄;若脾胃功能衰弱而不能托药,正气难获药助,则疮疡难腐、难溃。感染后期,毒随脓泄,气血俱伤。脾胃尚健者,只需稍补气血兼解余毒,病可向愈;脾胃不足者,虚不受补,正气难复,邪难尽除,病情迁延。同时,脾胃功能不健,不能运化水湿,水湿停滞,痰湿内生,久蕴成痰湿之毒,又会阻碍脾胃气机,产生新的痰湿,从而影响疾病康复。
喻文球认为,“毒邪”是外科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毒邪”可以是外感毒邪,也可以是内生“毒邪”,如各种蛇虫毒、药毒、火毒、热毒、痰毒、湿毒、瘀毒等,主要的治疗方法是解毒、攻毒、排毒等。常用的解毒、攻毒之品药性偏峻猛,易克伐正气、损伤脾胃。因此,皮肤病治疗中,应注意顾护脾胃,具体方法如下。
1.解毒攻邪勿忘脾胃。喻文球强调,外科疮疡发病中,因外邪入侵所致,必施以攻邪之药,常用金银花、蒲公英、黄芩、黄连等寒凉解毒攻邪之品。这些药物虽可祛邪解毒,但攻邪同时易损伤脾胃阳气。脾胃受损则气血失充,御(抵御)邪乏力,无力清除余邪,同时后期生肌收敛之力又将减弱,则生肌迟缓,病程冗长。临床中,对形体壮实、毒势较盛者,可用寒凉败毒之剂,但慎用攻伐之品,要培补脾胃,增强脾胃功能,托毒外出。
2.托补要依赖脾胃。我国明代外科学家陈实功《外科正宗》中记载:“盖托里则气血壮而脾胃盛,使脓秽自排,毒气自解,死肉自溃,新肉自生,饮食自进,疮口自敛。”这句话体现了陈实功对脾胃在外科治疗中的重视程度。只有脾胃健运,气血充实,才可托毒外出,病可向愈。喻文球表示,在外科疾病治疗过程中,调理脾胃不一定要等到出现脾虚胃弱的典型证候时才用补益脾胃之法,可以在各种治法中加入调理脾胃之药。
3.调护需培补脾胃。喻文球强调,对外科疾病的治疗,除了应用相应的药物及外治法等,饮食及生活调护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可以加速机体完全康复及防病复发。他给读者如下建议:
1.平时饮食应保持清淡,注重均衡饮食,忌食辛辣刺激、油腻腥发之品。
2.加强锻炼养身,保持良好的心态及充足的睡眠。
3.加强皮肤屏障的保护,尤其针对干性皮肤要注重使用保湿剂,同时注意防晒。▲
来源:2022.11.04生命时报8版
链接:https://app.lifetimes.cn/share/article/4A6RWy7tZRF
一审:杨萌
二审:陈云
三审:沈德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