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科室 科室动态

医案故事:3岁女童血小板危急,中西医结合治疗创造转机

发布时间:2025-04-11点击次数:806次

 

当3岁的朵朵(化名)被确诊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激素、丙球、TPO受体激动剂等治疗轮番上阵却始终无效,血小板一度跌至8×10^9/L(正常值100-300×10^9/L),随时面临致命出血风险。危急时刻,中西医联合治疗方案力挽狂澜,仅两周时间,血小板回升至75×10^9/L,最终稳定在安全范围。这场生命的逆转背后,是传统医学与现代诊疗的智慧碰撞。

  • 病情危急:常规治疗全部失效

1年半前,朵朵因全身瘀斑确诊ITP,在外院接受了激素冲击、丙种球蛋白输注、TPO受体激动剂等规范治疗。然而,血小板数值始终不能稳定在安全值。经过多方打听,他们了解到了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科曾英坚主任医师团队对“难治性ITP”的治疗颇具特色,且疗效稳定,2024年11月14日,朵朵和朵朵父母敲开了曾英坚主任诊室的门……

  • 破局关键:中西合作,内外共举,精准辨证

进到诊室后,曾英坚主任观察到朵朵精力不佳,不如同龄的孩子活泼好动;朵朵父母面露焦急,拿着外院就诊的一沓厚厚的病例记录,请求曾英坚主任能够帮忙想想办法。曾英坚主任首先安抚了朵朵父母的情绪,仔细看了朵朵的就诊记录,最近一次的血常规PLT值仅为8×10^9/L,情况十分危急,主任详细了解了朵朵的病情,望闻问切,四诊合参,中医辨证为“风邪中络,脾虚湿阻”,为朵朵制定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停用丙种球蛋白,在继续服用激素、TPO受体激动剂的基础上,联合中药内服与中医特色治疗穴位贴敷治疗。

  • 治疗后续:波澜不惊,持续稳定

2周后,朵朵前来复诊,复查血常规PLT升至75×10^9/L;患者后几次复诊,血小板值仍保持稳定,并逐步减少了西药用量。

后朵朵又不慎感冒,PLT最低降至3×10^9/L,主任调整西药用量,并联合中药方剂辨证施治,最终血小板再度回升!

病情稳定后,改服益气健脾方、益髓升血固本方膏方继续稳固病情,朵朵近期复诊,PLT值仍保持稳定,精神状态也明显较前好转,家属十分感激!

  • 治疗解析
  • 中药对ITP的调节作用

根据辨证结果,治法以益气健脾、调节生化为主,四逆散(柴胡、白芍、枳壳、炙甘草)是曾英坚主任治疗血液病的常用方,根据其髓血生化理论,四逆散调开阖,理枢机,促进玄府气化,益髓生血,促进血小板的生成;太子参、灵芝、山药、知母等益气养阴、健脾祛湿,调节体质,促进脾胃生化气血;络石藤引药入络疏风散邪;PLT过低时极易出血,故配合止血之品,如补虚止血(鹿衔草、仙鹤草)、收敛止血(茜草、鸡冠花、血余炭)、凉血止血(墨旱莲、白茅根)等;还使用治疗了ITP的经验药物,如肿节风、红孩儿等。全方配伍生化相兼,标本兼顾,故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二)膏方贴敷的作用

穴位贴敷是科室的外治特色,此例患儿所用生髓贴,贴于涌泉穴。涌泉穴是足少阴肾经的井穴,位于足底,足底位于人体最低处,低者为地,脉气从足底发出,有如地有泉水涌出之状,故以为名。用生髓贴贴于涌泉能补肾生髓,促进血小板的生成;

膏方是医院的特色制剂,有益气健脾方、益髓升血固本方等,能够调节脾胃运化,益髓化血,常作为血液病病情稳定后的持续治疗方案。

  • 专家提醒:ITP患儿需注意什么?

现正值季节交替、温度骤变之际,儿童极易感冒,发生病毒感染,导致免疫系统的紊乱,造成PLT的急剧下降;平时应注意防护,及时增减衣物,防寒保暖;

除此之外,应做到以下几点:

1.避免外伤:血小板低于50×10^9/L时,限制剧烈活动,防止碰撞;

2.饮食调理:忌食辛辣、硬质食物,可适量食用红衣花生、莲藕等辅助升血小板;

3.定期监测:即使病情稳定,仍需每月复查血常规,警惕复发。

【结语】

朵朵的病例印证了中西医协同治疗的独特价值——当现代医学遭遇瓶颈时,传承千年的中医智慧往往能打开新的突破口。正如曾主任所言:“医学的终极目标不是对抗,而是唤醒人体自愈的力量。”对于ITP患儿而言,这场血小板“逆袭战”的背后,是医者仁心,更是生命韧性的赞歌。

 

作者:张丽荣 周露

编辑:周云龙

热门图片

Baidu
map